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

為何要學通識?(二)--心理調節


《經濟日報》原稿(6月7日刊出)

上一篇提到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當中柯景騰曾問過女主角一句類似這樣的說話:「我們為甚麼要學Log呢?十年後Log是甚麼,我們也不會記得它?」

我想許多同學們在學校裡一定也像柯一樣在學習通識時,會問為甚麼要讀這課題讀那課題,這是因為當我們不想面對更艱深的知識,這要用力去解決學習上的難題,而大家又會認為此時此刻能學習到,對將來又有甚麼幫助,這心理狀態會使人不願再進一步學習、或面對難題。

不過這問題很好,問一問自己為何要學這些知識,當答這問題答得令自己滿意時,這也可成為自己畢生學習的推動力。

其實, 老師能引導同學們自己主動思考,想一想為何要讀,為何要做, 而在尋找答案當中,這答案會內置於自己的身、心、靈內,推動自我思維模式,行為亦因應這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而有所改變,這是教練引導學習的一種心理調節方法。

回應《那些年》柯的問題,事實上,我已忘了log,不過我覺得不是每樣知識都要記得。假若只為應付日常生活,算術學習可以停留中一、中二甚至更低年級,不用再學習了。不過,世界上有很多現今的發展如飛機、高樓大廈等都是建構在人類不斷尋求更艱深的知識過程中得來,這是不容置疑。進一步的學習是要使我們的潛能不斷發揮出來。不過,更重要的是當時中學的我,真是為了考試升班,才要讀Log。不過也因為這樣,那一年中三,我和log相遇了。不知學校裡不同的柯景騰會否接受這樣的答案呢?

滿意與否,不打緊,但問一問自己,會幫助自己調節心理狀態,更懂得面對學習上的困難,學習上成功的機會亦會增加。


(寫於2012年2月15日)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真的很感激他們每一次的編輯,因為事實上,他們將文章編得更好。

謝謝你們,你們的工作,真的很繁重,這樣用心編輯。每次買《經濟日報》,都感受到他們容觀而用心的態度去編寫報導,很好看的一份報紙。

實在忍不住用書面語來表示謝意。



      2012年6月7日刊出的文章

為何要有通識課?(一)


其實呢個係我係《經濟日報》準備自己專欄時寫既第一篇文章,而架先登出。報紙會有好多考慮因素去出文,因此2月15日寫既文變左5月28日出既文。

寫專欄係我好細個想做既野,不過細個寫D野唔算好,竟然立左呢個願望,又俾我實現到,真係好奇怪。

希望我D朋友仔都可以做佢想做既野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經濟日報》原稿(5月28日)

快到考試季節,同學們都要準備考試。考試時覺得辛苦,可有像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的柯景騰那樣問過女主角一句類似這樣的說話:「我們為甚麼要學Log呢?十年後Log是甚麼,我們也不會記得它?」

不知同學們在溫習時曾否想過為何要學通識呢?

我也曾和學生、朋友提出過這問題來討論一下。這些意見可分為四類。

第一類,大多數學生說學校、教育制度要求,所以要上通識課。

第二類,一些學生說教統局要大家留意事時,懂得分析,因此要有通識課。

第三類,一些朋友認為這是針對社會現有不同的聲音,因此需要讓學生有獨立的思考能力,回應社會現況。這和第二類意見相似,但多了社會發展這因素。

第四類,另一些朋友認為學校裡學科較為分散,而沒有一門學科能有系統地整合所有知識,因此通識科有聯繫各樣知識的作用。

綜觀以上的意見,可以看到不同人對要學習通識都會有自己的想法,多數人會對已有制度的要求接受、跟從,第二類意見則是簡單地寫出通識課要求分析的特性,而第三類意見則除了分析再加上社會發展的因素,第四類意見則是將學校裡各學科及通識科之特性作比較,突出了通識科整合性之特質。

看這總結,如果這問題變成應試試題,不知大家會否看到通識一些觀察分析及答題技巧上的竅妙之處。後兩者的意見是會再多了觀察社會發展,及學校裡學科上的特點,因此比前兩者意見會再有更精細的考慮。

而我將前兩者意見都寫下來,是想大家再去觀察,其實我們許多時候的思維模式都是對已有的事物很自然地作出接受、跟從,及給予一個答案的反應,這是一樣有趣的觀察,亦可以更豐富應試答案內容。

將日常觀察到的事物,變成問題,訓練思維,這是很趣的學習方法,大家可以試一試。


寫於2012年2月1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