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

為何要有通識課?(一)


其實呢個係我係《經濟日報》準備自己專欄時寫既第一篇文章,而架先登出。報紙會有好多考慮因素去出文,因此2月15日寫既文變左5月28日出既文。

寫專欄係我好細個想做既野,不過細個寫D野唔算好,竟然立左呢個願望,又俾我實現到,真係好奇怪。

希望我D朋友仔都可以做佢想做既野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經濟日報》原稿(5月28日)

快到考試季節,同學們都要準備考試。考試時覺得辛苦,可有像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的柯景騰那樣問過女主角一句類似這樣的說話:「我們為甚麼要學Log呢?十年後Log是甚麼,我們也不會記得它?」

不知同學們在溫習時曾否想過為何要學通識呢?

我也曾和學生、朋友提出過這問題來討論一下。這些意見可分為四類。

第一類,大多數學生說學校、教育制度要求,所以要上通識課。

第二類,一些學生說教統局要大家留意事時,懂得分析,因此要有通識課。

第三類,一些朋友認為這是針對社會現有不同的聲音,因此需要讓學生有獨立的思考能力,回應社會現況。這和第二類意見相似,但多了社會發展這因素。

第四類,另一些朋友認為學校裡學科較為分散,而沒有一門學科能有系統地整合所有知識,因此通識科有聯繫各樣知識的作用。

綜觀以上的意見,可以看到不同人對要學習通識都會有自己的想法,多數人會對已有制度的要求接受、跟從,第二類意見則是簡單地寫出通識課要求分析的特性,而第三類意見則除了分析再加上社會發展的因素,第四類意見則是將學校裡各學科及通識科之特性作比較,突出了通識科整合性之特質。

看這總結,如果這問題變成應試試題,不知大家會否看到通識一些觀察分析及答題技巧上的竅妙之處。後兩者的意見是會再多了觀察社會發展,及學校裡學科上的特點,因此比前兩者意見會再有更精細的考慮。

而我將前兩者意見都寫下來,是想大家再去觀察,其實我們許多時候的思維模式都是對已有的事物很自然地作出接受、跟從,及給予一個答案的反應,這是一樣有趣的觀察,亦可以更豐富應試答案內容。

將日常觀察到的事物,變成問題,訓練思維,這是很趣的學習方法,大家可以試一試。


寫於2012年2月15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