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

為何要學通識?(二)--心理調節


《經濟日報》原稿(6月7日刊出)

上一篇提到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當中柯景騰曾問過女主角一句類似這樣的說話:「我們為甚麼要學Log呢?十年後Log是甚麼,我們也不會記得它?」

我想許多同學們在學校裡一定也像柯一樣在學習通識時,會問為甚麼要讀這課題讀那課題,這是因為當我們不想面對更艱深的知識,這要用力去解決學習上的難題,而大家又會認為此時此刻能學習到,對將來又有甚麼幫助,這心理狀態會使人不願再進一步學習、或面對難題。

不過這問題很好,問一問自己為何要學這些知識,當答這問題答得令自己滿意時,這也可成為自己畢生學習的推動力。

其實, 老師能引導同學們自己主動思考,想一想為何要讀,為何要做, 而在尋找答案當中,這答案會內置於自己的身、心、靈內,推動自我思維模式,行為亦因應這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而有所改變,這是教練引導學習的一種心理調節方法。

回應《那些年》柯的問題,事實上,我已忘了log,不過我覺得不是每樣知識都要記得。假若只為應付日常生活,算術學習可以停留中一、中二甚至更低年級,不用再學習了。不過,世界上有很多現今的發展如飛機、高樓大廈等都是建構在人類不斷尋求更艱深的知識過程中得來,這是不容置疑。進一步的學習是要使我們的潛能不斷發揮出來。不過,更重要的是當時中學的我,真是為了考試升班,才要讀Log。不過也因為這樣,那一年中三,我和log相遇了。不知學校裡不同的柯景騰會否接受這樣的答案呢?

滿意與否,不打緊,但問一問自己,會幫助自己調節心理狀態,更懂得面對學習上的困難,學習上成功的機會亦會增加。


(寫於2012年2月15日)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真的很感激他們每一次的編輯,因為事實上,他們將文章編得更好。

謝謝你們,你們的工作,真的很繁重,這樣用心編輯。每次買《經濟日報》,都感受到他們容觀而用心的態度去編寫報導,很好看的一份報紙。

實在忍不住用書面語來表示謝意。



      2012年6月7日刊出的文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