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

國民教育

有一陣子忙於書展,沒時間將自己的文章放上Blog,現唯有連登三篇文章,它們都與8月份一些時事有關,其中兩篇是有關國民教育。

(今天不知為甚麼寫文,都是書面語,不像平日用廣東口語來寫,很嚴肅!哈哈!)

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
這陣子,學生、家長大家都在爭論教育局應否推廣國民教育科,在此想以通識角度去看一看此現象。


在這十多年的教改過程中,很少有針對某科目或某教育政策大規模而長時間的抗爭,一般只是教育工作者面對不同教改政策而去進行抗議行為,但抗議後,教育工作人士回到學校仍會如期進行教改之政策。

現在政府推行國民教育,卻引來學生組織「學民思潮」,過千名家長在報章刊登聯署聲明要求教育局撒回推行國民教育科。這現象出現因素有很多,一是大眾思想行動習慣與過去不同,大眾過去對教育政策一直處於受眾角色,因此不會以強硬態度表明立場。這種改變不能排除互聯網、社交網使用蓬勃等科技因素而致,科技進步改變社會大眾接收、分析訊息甚至行動的習慣,因此與過去十多年的反對聲音有點截然不同,影響了現有政治生態環境。

另一因素是國民教育科之設立目的,是希望學生認識國情教育及對自己國民身份之認同,並培養學生優良品德以提升國民質素。這本意是希望大家更團結一致,國家更強大,國民質素提升,但亦因為這特質,與社會大眾接收訊息習慣、政治生態環境之主流意識不配合,認為是要改變大眾意識形態, 引來反對聲音 。

在這裡,我並無意說誰是誰非,但此抗爭現象,事實上可以看到時代不同,對教育政策、團結愛國等意識形態的看法甚至行動,都有所不同。當然,此現象之出現還與許多因素有關,但在此不再詳細討論。

教育本身肯定與下一代受眾者接收訊息有關,會令他們改變。其實,不只是教育,傳媒、宗教、娛樂、人生教練甚至父母一言一行都會為下一代帶來改變。不過,我們亦要留意--不是我們想要下一代改變就會改變,而是他們要認同這改變,才能改變。

最後,我認為此現象正反兩邊,皆希望我們社會有進步,能夠發展更好未來,因此建基於這看法,反而更應該互相對對方持開放態度,幫助社會甚至下一代以正面態度表達自己意見,以達至共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